2007年4月9日 星期一

中國餐廳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全世界各地不管哪裡,都有中國人,都有賣中國商品的地方,都有中國餐廳。

簡言之,就是中國人生命力很強。

我在巴黎旅行時,走在一條熱鬧的小街上,中國餐廳就這樣一個在街頭,一個在巷尾地霸佔了兩個地盤。我記得那天,一半是因為好奇,一半是因為吃多了洋人麵包、火腿,想換換口味而進了其中一家。

'Bonjour! Vous désirez?' 中國老闆娘快活地用法文和我打招呼
'Bonjour! Je voudrais manger ici.' 我也用法文回她,心想她可能以為我是在這唸書的日本人或韓國人。

我感覺得出她一直在猜我是從哪來的。歐洲生活有趣的其中一點就是這個,有時明明大家都是亞洲人,但人就是不太敢相信自已的直覺,不想冒著用錯語言的 窘境而選擇了中性的當地語言。不過也有人太相信自已的直覺而鬧了小小的笑話:還記得有一次我在斐冷翠在Gucci閒逛時,我背面傳來一串十分有禮貌的日 文。她說右邊那排的包包都有在打折,還問有什麼地方可以為我們服務的。我一回頭,她是在跟我說話!我尷尬地用義大利文回她說我不是日本人,還有,我只是來 閒晃的而已。你應該要看看她的表情的,驚訝中帶著尷尬。

這故事好像有的離題。總之,老闆娘一切的猜測都在我接了一通台灣朋友的電話後水落石出。

「你來這邊唸書的啊?」老闆娘問我,臉看起來如釋重負。
「沒有,我在義大利唸書,來這玩的。」我回她。
「聽你口音不是大陸來的,你從香港來的嗎?」她猜了一次,不過又錯了。
「不是耶,我從台灣來的。」此時空氣凝結了一秒,不過,我想她應也覺得同是異鄉人,不必為政治問題彼此刁難。
「那何時回國內啊?」她問。我發現大陸人很愛用「國內」這一字。
「明年暑假。」

此時她換了個話題:「你不點飲料是準備要渴死啊!點個可樂喝喝呀!」她的口氣有著大陸人一貫的直接。一開始常會為他們這種過於不加修飾的表達方式生氣,但久了、明白了、習慣了倒覺得有趣。於是我就點了杯可樂,她說的沒錯,吃這種高熱量的油炸中國菜不點個東西喝真的會渴死。

我一邊吃飯一邊觀察來店裡消費的法國人。老闆娘一樣快活地招呼客人,流利的法文可能比法文系畢業的都應對自如。

「全世界都有中國人、中國餐廳」這個定律在連我住的義大利中部小城都成立。我們這裡走路三分鐘內就有兩家中國餐廳!

其中一家叫大上海,因為離我家不用兩分鐘,所以偶爾在我受夠這中部小城無聊的飲食後,會來這邊點個中國菜吃吃。

久了其中幾位服務生也認識了,其中一位問了和巴黎中國餐廳老闆娘一樣的問題---你是從香港來的嗎?

不同的是,當我說我從台灣來時,並沒有得到在巴黎時的同樣表情。而之後她問我何時回「國內」時,自動把「國內」改為台灣並再重問一次。

所以遇到這種問題,中國人的反應並不是都一樣慷慨激烈或透露出一絲不悅或無可適從有一次我看到這個服務生在看書,我好奇問她在看什麼,她把書遞給我看---是舊版的Qui Italia義大利文教科書。

她接著說:「這本「似」我朋友他唸完了,我「早」了他拿過來的。」她是南方來的,和一般大家熟悉的京片子不同。

我把書還給她了後,她指了書上一個文法的表格和另一位服務生討論。接著她問我:「你是在外國人大學唸書的啊?唸幾級了?」「四級。」「哇!那一定很會說了!你之前在台灣就學過了啊?」「嗯,大學學了兩年。」「哇,真厲害,你是大學生耶!」

哎!她有所不知,現在在台灣有錢就可以唸大學了。

「像我們都沒唸過大學的,就來這裡工作!義大利文講沒有你們好!現在就沒事時看點書學點皮毛!」她邊講邊翻著手中已有點泛黃的書。這本書後來有再版,現在被我墊在筆電下面…想著覺得很慚愧。

「你們來多久了?」我問
「五年了!」「這麼久?!那你們有常回去嗎?」「沒有,五年都沒回去。」對許多大陸人來說,要被核准出國並不容易,而且歐洲賺的錢也比他們國內多,所以很多中國人一出來了,也就不想回去了…

「好了,你的飯和湯好了!小心燙,不要提歪了把湯灑出來了!再見啊!」

我提著袋子,心裡想著不知此時歐洲有多少個的中國人,在懶散的歐洲人早早把店收攤了的同時,辛勤努力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片來自這裡